防火涂料也有 “软肋”?3 个施工细节决定烈火中的生死时速
发布者:创始人 发布时间:2025-07-12提到防火涂料,很多人会默认它 “遇火不燃”,但实际使用中却可能出现涂料遇火燃烧的情况。这并非产品 “名不副实”,而是对防火涂料的原理和施工要求存在认知偏差。想要让防火涂料真正发挥 “防火墙” 作用,郑州防火涂料厂家告诉你既要理解它的防火逻辑,也要掌握施工中的关键细节。
一、防火涂料 “遇火燃烧”?藏在防火原理里
防火涂料的核心功能是延缓火势蔓延,而非不燃。其防火机制主要依赖两点:
首先,涂层的 “阻燃与隔热” 作用。防火涂料中含有阻燃剂(如氢氧化铝、膨胀型石墨等),遇火时会通过吸热分解、释放惰性气体等方式控制燃烧;同时,部分膨胀型涂料会形成海绵状炭化层,像 “隔热罩” 一样阻挡热量传递,为基材(如钢材、木材)争取更多耐火时间(通常 1-3 小时)。
但涂料本身并非完全不可燃。若涂料中有机树脂含量过高、阻燃剂添加不足,或遭遇超过其耐火限的高温(如持续 800℃以上火焰),涂层可能先发生碳化,进而出现局部燃烧。此外,施工时若混入油性稀释剂未完全挥发,或表面沾染油污、粉尘,遇火也可能引发涂层燃烧 —— 这并非涂料失效,而是外部因素破坏了其防火结构。
常见误区:将防火涂料等同于 “不燃材料”。实际上,它的价值在于 “延缓” 而非 “阻止”,需要与基材、施工工艺配合,才能达到规定的耐火等级。
二、施工时的 5 大关键:让防火涂料 “不掉链子”
防火涂料的防火效果,70% 取决于施工质量。哪怕选用产品,若施工不当,也可能沦为 “摆设”。
1. 基材处理:给涂料一个 “牢固的家”
基材表面的油污、锈迹、粉尘会影响涂层附着力,导致遇火时涂层脱落,失去保护作用。施工前需清理:
金属基材用砂纸除锈,涂刷防锈底漆;
木质基材去除毛刺和水分(含水率需≤12%);
混凝土表面修补裂缝,确保平整干燥。
2. 厚度达标:“薄了不防火,厚了易开裂”
防火涂料的耐火性能与涂层厚度直接相关(如钢结构防火涂料,超薄型需≥3mm,厚型需≥25mm)。施工时需用湿膜测厚仪实时监测,分多次涂刷(每次间隔 4-8 小时,待前一层干透),避免一次涂太厚导致开裂、起皱。若厚度不足,炭化层无法形成有效隔热,基材会快速升温失去强度。
3. 避免 “混搭”:稀释剂与涂料需要 “匹配”
使用溶剂型防火涂料时,需用厂家特定的稀释剂(如专用稀释剂、松香水),严禁用汽油、酒精等替代 —— 这些强挥发性溶剂可能破坏阻燃成分,还会残留易燃物质。水性防火涂料则需控制加水量(通常不超过涂料总量的 10%),过度稀释会降低涂层密度。
4. 环境把控:温度湿度决定涂层质量
施工环境温度宜在 5-35℃,湿度≤85%。低温会导致涂料固化缓慢,高温则可能使表面迅速结皮、内部未干;高湿度环境下,涂层易出现返潮、起泡,影响防火性能。雨天或基层潮湿时严禁施工,必要时采取烘干、除湿措施。
5. 验收与维护:防火 “保质期” 的守护者
施工后需检查:
涂层是否均匀、无漏涂、无空鼓;
用测厚仪抽检厚度,确保符合设计要求;
养护期间避免磕碰、污染(如沾染油漆、胶水)。
此外,防火涂料的 “保质期” 并非永远,长期暴露在紫外线、潮湿环境中可能老化,建议每 3-5 年检查一次,破损处及时修补。
三、选对产品是前提:3 个避坑技巧
施工的基础是选对涂料。市场上部分劣质产品以 “防火涂料” 名义销售,实则阻燃剂含量不足,遇火即燃。选购时注意:
查看 “消防产品认证证书”(CCCF 认证),无认证产品坚决不买;
要求厂家提供耐火限检测报告,明确对应基材和厚度的耐火时间;
膨胀型涂料可做简单测试:取少量涂在铁板上,用打火机持续灼烧,产品会迅速膨胀形成炭化层,且不滴落、不剧烈燃烧。
防火涂料的 “防火” 是一场系统工程,既依赖产品本身的阻燃设计,也离不开规范的施工和维护。理解它 “火势” 的本质,避开施工中的细节陷阱,才能让这层薄薄的涂层,真正成为建筑安全的 “隐形盾牌”。记住:合格的防火涂料不是 “不燃”,而是 “在烈火中为生命争取时间”。